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大门
成立于2001年贵阳城市技术职业学院的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到今天已走过17个年头。
17年的峥嵘岁月里,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紧紧抓住贵州省改革发展的春风,应时而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培养众多优秀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各类人才。
今天,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进这所充满朝气的学校,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
应时而生
十七年砥砺奋进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位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阳环城高速大学城收费站一侧。学校高大明亮的教学楼,宽广的学校大门,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最初的校址也不在这里。
说起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历史,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校长蒙永福感慨万千,贵阳城市技术职业学院他来这个学校已是第9个年头了,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据蒙永福介绍,学校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并不在贵安新区,而是在黔东南州凯里市,那时也不叫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最初的名字叫鸿源管理工程职业学院。学校成立之初,第一届学生只有22人,仅有计算机和建筑工程两个专业。2005年,学校搬迁到贵阳市花溪区,更名为贵州亚泰职业学院。
在建设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时,2011年省政府正式批准贵州亚泰职业学院建设新校区,于是学校就有了新校址,规划面积1500亩。2014年,学校搬迁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更名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成为入驻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9所高校之一。
如今的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拥有标准的实训大楼、图书馆、教学楼、综合科研大楼、学生宿舍、足球场、篮球场以及食堂、超市等教学、实训和生活设施;拥有在校师生1.8万多人,各学科专业从最初的2个专业发展到48个专业;构建了六大专业体系,即城市建设、经济管理、医护类、机电类、信息服务以及艺术传媒类等。
学校围绕各个地区产业转型需要设置专业,与时俱进,开设了大数据、高铁服务、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专业。
随着时代的变化,该校不断推陈出新,紧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以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这也是为何学校将名字改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原因。”蒙永福介绍,学校当初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专业都是围绕城市的功能服务所设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以省内为主,因此,学校主要是为贵州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年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积累经验、发展奋进,截至2017年底,已培养1.8万余名毕业生,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求慧至真
立德树人育人才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大门书写着“求慧至真笃行超越”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该校校训。
“学校在老校区近10年时间里是没有校训的,更别说校园文化建设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校训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蒙永福说。
“求”即追求美好幸福的人生,不断学习进取,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慧”即为人处事的方法,有什么样的智慧,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至”即追求一种真理不变,到达一种境界;“真”即没有虚假,真实可靠,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笃行”即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超越”即永远不满足,不断创新前行,人无我有。
“求慧至真、笃行超越”作为学校校训,首先就是要求真务实,要笃行、要超越,这是学校给学生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它所表达的就是希望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追求知识与实践,使自己具备聪慧的思维方式,高超的处理问题能力,达到一个真实可靠的结果;在做人做事方面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不断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前行。
蒙永福介绍,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学校将校训和立德树人相结合。2017年,学校又开展了目标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开创美好未来为宗旨,推行“三全育人”工作新模式,通过开展全员育人,扩大思政教育参与性;通过全过程育人,体现思政教育连贯性;通过全方位育人,彰显思政教育全面性。
据介绍,为了强化立德树人,学校党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和道德修养。
改革创新
谱写教育新篇章
蒙永福说,教育与经济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这规律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至今,蒙永福还记得2010年3月,自己从贵州财经大学到学校时的情形,那时学校在很多方面都不够规范。为了将学校各个体系都规范起来,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了三段式的发展步骤,着手抓规范、重质量、创特色,从教学制度、学生管理、人事管理、教师学生的言行举止等着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学校逐步步入正规化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校每学期开学时都会开展人文讲座,邀请优秀校友、着名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并通过采取改善学生的心志道德模式,培养学生的成功型人格和诚信人生。学生大二时,学校会开展一些专业方向的技能培训讲座,大三时开展就业讲座等,引导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适应能力。
平时,学校会开展“运动超市”“实训超市”“社团超市”三大“超市”,利用70多个社团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运动超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兴趣爱好。在“技能超市”,如果学生对其他专业感兴趣,可以进行专业交叉学习,不仅能学到本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其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还有技能鉴定所,可以为学生颁发相关证书。
此外,学校还将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结合在一起,学校目前获得技能大赛的各类奖项达600多项。技能大赛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推动了学生的技术实操能力。
早在2011年,学校就提出双证书推动模式,即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之外,在校期间,还要拿到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而这种双证书的推动,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就业时,能有更多的就业空间和竞争能力。
正是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
学校还注重内涵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素质建设,采取外延内联的方式,除了对外招聘人才之外,学校内部还培养人才,鼓励教师再深造、再学习,学校每年都有30余名教师外出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聘请高精尖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办校过程中,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强强联合,共建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能力。学校先后与贵州、深圳、东莞、苏州、常州等省内外的23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贵州饭店、深圳格兰云天酒店、贵州汽车运输集团、中国移动等4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或订单培养人才协议,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泰国博仁大学、曼谷吞武里大学、韩国牧园大学、新西兰北方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书,在互派留学生、教师提高学历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为学院开放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和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7年的改革发展,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从最初的租赁校舍办学到投资近10亿元、建成近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从在校生不足100人到今天1.8万人的规模;从没有像样的教学仪器设备,到拥有5000余万元实训、实验设备;从不足千册图书到拥有80万册图书资料,面积1.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
学校软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年轻学子向往的教育“殿堂”。
【记者手记】
师者乃以身作则之仁师
走进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除了气势宏伟的大门、具有贵州特色的学校建筑、高大的教学楼,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群充满朝气的学生……
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在9所高校中,规模不算最大的、学生不算最多的,但学校的一草一木处处都散发着青春的朝气。
睿智、认真敬业、富有亲和力、思维活跃,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校长蒙永福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说起学校一路走来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蒙永福都了如指掌,言语之间满是对学校的热爱。不仅如此,他还对国家相关政策、贵州省的发展战略非常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规划好专业、设计符合学生特质的教学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蒙永福说。
在学校的9个年头里,他每天坚持早早地就来到学校,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思考各种教育问题。他说做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有对学生父母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学校要尽心尽力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地尽一切努力成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仁师。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就开始不断改革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爱好和特长,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综合能力,以便他们在踏入社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能更好地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如今贵州已步入高铁时代,学校就开设了高铁专业;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学校就开设了大数据专业……在学校的专业设定上,总有新兴专业的诞生,更有一些老的、相对过时的专业被淘汰,在他看来,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新时代的“高校列车”里,这样的更替是必然要经历的,更替中的涅盘是不可或缺的。
蒙永福和他的同事们也相信,只有不断调整思路,顺应时代,才能更好地找准学校的定位,为学生们更好地提供教育输出,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出智出力。
(文/本报记者 曾瑶 图/本报记者 谢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