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贵族官僚为了永远享受奢侈放荡的生活而梦想不朽。有些人想炼制“长生不老药”来满足他们的奢侈欲望,所以他们形成了一种炼丹术。炼丹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就有炼丹术士和寻找“仙药”的记载。炼丹术士将一些矿物放入密封的鼎里中,用火焚烧。矿物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然而,在炼丹术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从而形成了现代化学的先驱。炼丹术在中国发展得比较早,葛洪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代最早期的化学家

葛洪的名字叫稚川,[bai]道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他的祖父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在三国时期是吴国的高级官员。13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家庭处境很糟糕。葛洪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他到处向别人借书。没有钱买笔和墨,他就用木炭在地上练习写字。16岁时,他就开始阅读儒家书籍,如《孝经》、《论语》。葛洪广泛阅读了许多书籍,从经文、历史书籍到杂文,他仔细阅读了他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后来,他还学会了“望气”和“卜卦”。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自学,葛洪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据《晋书》葛洪传记记载,葛洪“见多识广,“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人富于班马”也就是说,葛洪的知识非常丰富,在江南地区是无与伦比的。他的作品多于班固、司马迁,《金书》收录的《抱朴子》116部,碑诔诗赋10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传各10卷,《五经史》百余名学者方剂杂事310卷,《金匮要略》100卷,《肘后急方》4卷。一个人有这么多的作品,抄了310卷。可以想象,他很勤奋。

西晋末年,统治阶级为权力和利益而战,“八王之乱”和“蛮族叛乱”。战争此起彼伏,社会生产力严重受损,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葛洪和一些地主一样,出于对现实的失望而求助于上天,致力于神仙和学者的艺术。葛洪将庄子的理论完全发展为神仙和学者的艺术。他的思想实质上是内仙外儒。他的炼金术理论就是基于这种思想。他相信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改变,在真诚的要求和适当的条件下,人们可以练成长生不老药和黄金。根据这一理论,葛洪在收集和研究各种治病方剂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炼丹实验。

从这些炼丹术实验中,葛洪熟悉许多无机物质的组成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从《抱朴子》内章中发现葛洪只有以下化学知识:

(1)“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朱砂是硫化汞,通过加热分解得到汞。汞和硫结合生成黑色硫化汞,然后在密闭容器中调节温度,然后加入华为红色结晶硫化汞。换句话说,葛洪发现了汞精练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加热丹沙(硫化汞)可以提炼汞,汞和硫的结合可以变成丹沙。

(2)“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可能是指含有硫酸铜的明矾。曾青画铁是用铁和硫酸铜的溶液作画的。铁取代了硫酸铜中的铜,因此表面有一层紫铜。由于采用涂层法,硫酸铜只在铁的表面起作用。葛宏进说,“改变外面,但不是里面”。可以看出,葛洪仔细观察了这种金属置换反应。

(3)“铅性自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意味着铅可以变成铅白色,即碱性碳酸铅,铅白色可以变成红铅,即三氧化铅;铅可以变为白色,最后变为铅。这是一个明显的化学反应过程。

(4)“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换句话说,雌黄(三硫化砷)和雄黄(五硫化砷)在加热后都能升华。葛洪的话是对他们升华反思的描述。

当时,葛洪有着如此丰富的化学知识。在中国炼金术的发展中,他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他鼓舞人心的写作风格宣扬了炼金术。他关于炼金术方法的具体著作对后来的炼金术士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字: 人物 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