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都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这样划分比较粗略,因为每个季节都有九十天左右,时间相当长,不能准确地表达气候的变化。比方说,初春很冷,舂末就很暖和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和天文工作者,长期观测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结合农、牧、渔业生产,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二十四个季节,就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气候的变化了。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四千年以有的夏代,古人根据观测日影的长短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并且知道春分、秋分是昼夜平分;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冬至这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当时,人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弄不懂四季变化的原因。到了几百年后的周代,人们又知道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直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才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还找到了推算节气的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那么,二十四节气中两个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