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死为大,入土为安”这是一句俗话,意思是死者是受到尊敬的,但是某些少数民族选择悬棺葬,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都是特别的神秘,古人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置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呢?一起去探索一下悬棺葬之谜吧。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葬文化其中的一种,人死后会将亲属的遗体放入棺中,将木棺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崖洞中,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埋葬方式呢?
崖葬,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
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主要存在于福建 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等县。与珙县悬棺葬并存的还有崖画。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
悬棺葬之谜
上述办
法似乎还没有现代学者实地尝试过,但有人从地貌变化研究的角度暗示了它的可能性。中国的悬棺葬遗存,多以处山临水为选址共性,距今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最晚的也在四百年以上)。在这千百年中,河道、地貌都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如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江西贵溪县仙岩的信江支流上清河等的两岸石壁,在两三千年内都经历了河水对河床的冲刷侵蚀,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河流水位降低是完全可能的事,因而当时放置棺木的高度也就不会像现在所看到的这样高峻。
建造悬棺的办法:悬棺不是整个棺材放过去的,需要在人还没有去世之前,就派遣工匠,到预定的的位置凿石,搭台,是一片片木头,先将棺椁搭建好,待墓主人去世后,将尸体放入墓中封存就是。然后拆除搭台,仅留下悬棺。比起大型墓葬来说,悬棺建造工程算是耗费最少的了。
总之,由于地质变迁而导致目前所见到的华南地区大多悬棺葬位置升高的观点,在悬棺葬研究中是有其意义的。
悬棺葬之谜的“谜”除了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把包含许多陪葬品重达数百斤的“棺材”置放于悬崖特定的位置上,还有就是南方多雨的天气,悬棺可以保存千年之久,也是一个谜中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