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想知道麻黄在服用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禁忌,麻黄对于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高血压、失眠、烦躁易怒者慎用或忌用。老人及体虚者慎用,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g。在使用麻黄时一定要听医嘱的,以免服用过量。穴位密码带来麻黄的禁忌。
麻黄禁忌
1. 本品可致不良反应,并涉及心脑血管、神经、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如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血压升高、胸闷、心悸、气促、烦躁不安、汗出、头痛、失眠等,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而死亡。
2. 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高血压、失眠、烦躁易怒者慎用或忌用。老人及体虚者慎用。
3. 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g。
4. 本品与强心苷类药、肾上腺素类药、吩噻嗪类药、氨茶碱、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抗生素、部分降压药等化学药物有配伍禁忌。
5. 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
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1. 发汗解表。
麻黄为发表散邪第一要药,但是元气虚及四肢无力者不能使用,否则会发汗不止,损伤元气。春分前后,人体元府(腠理、毛孔)大开,麻黄要酌情减量;夏至前后,肌肤开泄,人大多气虚,不可太发汗。用于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状。
2. 宣肺平喘。
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麻黄清轻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散风寒而平喘,用于风寒感冒、气热息粗、胸闷喘咳、支气管咳嗽等症。
3. 利水消肿。
麻黄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用于水肿而兼表证,如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
4. 散阴疽,消症结。
麻黄温散寒邪,与其他中药如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可用于风湿痹痛、皮下肿块、皮肤瘙痒、皮肤毒疮、毛囊炎等症。
5. 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等配伍,如麻黄汤。麻黄发汗力很强,性温而散寒,为临证解表发汗之要药。
6. 宣肺平喘(喘咳证)
用治肺气壅遏所致之喘咳证时,多与杏仁等配伍,如三拗汤;若为外寒内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则常与干姜、细辛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为肺热喘咳,可与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其宣畅肺气作用较强,乃用治喘咳之要药。
7.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用治水肿兼有表证时,常与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并常配伍附子,水煎趁热服下,以汗出为度。其辛散功效,在上有宣通肺气之功;在下走膀胱而利水,能宣能降是其主要特点。
8. 散寒通滞用治风湿痹痛及痰核、阴疽等病症。
9. 宣肺走表用治荨麻疹等皮肤病,常配伍防风、蝉蜕、蚕沙、生地黄等同用。
麻黄介绍
麻黄
mahuang
别名:龙沙、卑相、狗骨、卑盐、净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麻黄主治
主治风寒表实证,如胸闷咳喘、水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症。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喘咳证、皮肤瘙痒证、风水证、寒邪凝滞经脉诸证。黄疽、小儿遗尿、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常可辨证配伍用之。
麻黄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其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能增强汗腺分泌,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挥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并产生镇痛作用。
2.麻黄有降温解热作用。
3.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缓和持久。麻黄水提物具有镇咳作用。
4.麻黄碱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麻黄碱还能扩张冠脉、脑和肌肉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但使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5.麻黄水提物有抗血栓作用。
6.麻黄有利尿作用。
7.麻黄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8.麻黄能松弛肠道平滑肌,兴奋子宫,兴奋动物输精管平滑肌,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大。
9.麻黄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
10.麻黄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利胆作用,以及降血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