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9年2月28日,8万精锐明军会同朝鲜和女真叶赫部共12万人兵分四路,向着刚刚成为后金首都的赫图阿拉合围而去。此时的后金,刚刚由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大部,且兵力只有6万八旗兵,而且大战经验不足,只经历了部落战争。明军则是长期驻守西北和远征朝鲜的百战精兵,不仅在人数上远超后金军,而且在火器装备数量上,更是远胜后金。


努尔哈赤

这里说明军士兵作战能力强,武器装备精良,战斗素养高,绝不是无根据的乱说,虽然整个战争是明军败了,但论单独战斗,明军往往能在兵力较弱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便能证明。比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碧蹄馆之战,李如松5000人马遭到三万日军的合围,但是明军依靠精良的装备和士兵,不仅击退了日军,还歼敌8000多人。

但仅凭士兵素质和武器两方面占优并没有使得明军获得战争的胜利,而是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不仅精锐尽损,还基本上失去了对东北的实际控制。在萨尔浒之战惨败的原因中,许多人都认为是分兵之错,再者就是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也只能说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而一场战争的失败,必然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导致,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其他导致萨尔浒之战失败的原因。


萨尔浒之战

其一便是各路明军协调不足。明军此次围剿后金,分四路大军,且各自作战任务明确,最终目标也十分清晰,就是攻占后金国都赫图阿拉。分兵合围也是一个不错的战术,虽然都说分兵是兵家大忌,但是运用得当,敌人就同样就得分兵应对,如果敌人应接不暇,那就可以轻松达道合围敌人的目的。1805年拿破仑所指挥的乌尔姆战役,便是分兵战术教科书式的成功运用。

但明军此次对后金的进攻,本来分多路合围进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在各路大军的协调上,却尽显不足,导致四路大军不能同时开进,不能协调配合,使后金不能同时受到四路大军的威胁,反而给了后金以逐个击破的机会,原本对后金的兵力优势也被抵消了。

比如西路主将杜松,为图攻后金军于不备,指挥所部快速开进,使得其所属军队又分为了三节,杜松率骑兵约1万在最前,其后是张铨所部1.5万步兵,而明军打野战所依仗车营约5000人呢,因行动缓慢,则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明军本已兵分四路,杜松所部又分为三部,犯分兵之大忌。又因前进过快,无法与其他路明军及时联系配合,得不到其他路大军的支援,孤军深入,又分兵三部,导致西路军最先被歼灭。其他路明军也因缺乏有效的配合被各个歼灭。


明军军阵

其二假施仁义,偷鸡不成蚀把米。在此次进攻后金之前,明军主将杨镐竟想以施仁义为名,意欲震慑后金,亲自书信给努尔哈赤,称明军47万之众,并将出兵时间和方向如实告知。其实战前发文震慑本是正常的心理战,但是杨镐竟以实情告知,实在不知为何。这直接导致了努尔哈赤采用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计划,使得后金军集中兵力,机动作战,以供为守,逐个击破。

这与历史上宋襄公泓水之战很相似,都在大战之时讲仁义,非要等楚军安全渡河并列阵之后才发动进攻,告诉敌人自己是仁义之师,结果大败而归。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还有什么仁义好讲,既要施仁义,又何必发动战争呢?杨镐的借仁义,行震慑可谓此次行动的一大败笔,比任何后金间谍获得情报都要准确。


战场还原图

其三准备不足,仓促出征。此次征剿后金,先是在主将选择上,匆匆茫茫定下了本无多大军事指挥才能的杨镐。从整体战术的选择,到战前将计划向努尔哈赤全盘托出,可见其军事才能的欠缺。再者因为调兵向辽东集结,使得辽东军饷速增300万两,朝廷支撑不住,便屡屡催促杨镐出兵。圣命难违,所以杨镐将出兵的日期提前了一个月,这也使得明军不得不在并不适应的雪原作战。

而仓促出征,使得刚刚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明军部队还未相互熟悉,也未能进行协同作战的训练,甚至军事主官之间还不熟悉。杨镐本身才能不足却又不接受建议,显示拒绝了马林合兵一处的建议,然后又拒绝了刘挺延后出征的建议,杜松再次建议延后仍未被采纳,为后来各路大军在茫茫雪原中不能协调作战,被逐个击破埋下了祸根。


明金对战

其四作战模式刻板,不能因时而变。万历年间,明军通过常年与蒙古骑兵作战,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野战战法,就是以各种火器与兵车相配合。战时将战车以铁索相连,组成车城,以步兵和火器部队防守,当敌人向车城进攻时,骑兵再出击攻击敌人,冲乱敌人队形,此时火器部队再掩护步兵出车城攻杀敌人。

此战术往往能给敌人有生力量以重创,对于打击蒙古部队有很好的效果,同样在朝鲜战场上对日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也造成了在围剿后金的作战中,明军一心想要和后金部队打野战,而且作战思想固化,没有突破,尤其是兵种不全无法全面施展此战术时,更缺乏变通性,使得明军东、西、北三路大军皆因没有战车掩护,而又不思变通之战术,接因此被歼灭。


明军战车

其五未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作战“扬短避长”。明军在出兵围剿后金的作战中,明军的火器装备种类、数量、质量都要远远高于后金军。但是明军却根本没有意识到火器和战车的重要性,一味自负,认为自己是天朝天兵,将作战所依靠的战车和火器部队抛在身后,导致在遭遇后金军队时,人数先头部队人数不占优,单拼骑兵作战又拼不过后金骑兵,但防御骑兵作战的火器和战车又被抛在身后;而火器和战车部队,在围成车城后,又因缺乏外围骑兵的掩护,无法坚守。最终,本是联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最大战力的部队被分开,将弱点尽现于后金,明军各路大军皆因此而亡。

倘若明军以战车营的行军速度共同前进,再以攻城为主,后金则必定守城,明军的火器优势便可发挥。就算后金弃城而逃,那也必然携众多亲属家眷,后金军的灵活性和战斗力必然减弱,再以野战战法围歼之,才不失为上策。而明军却一味想寻找后金主力决战,寻求进攻速度,将行动较慢的但又在作战中所依仗的战车部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使得明军不能发挥自身优势,以己短击彼长,最后被后金分而歼之。


明军士兵装备复原图

其六主将临阵脱逃。主将临阵逃脱,虽不能算主要原因,但也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说他不能算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当时大战略大战术整体失败的情况,各路军被逐个歼灭的结果是必然的的。但是主将临阵脱逃,那就连最后一丝希望都破灭了,就连最后重创后金军队的机会都失去了,在军队覆灭前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北路军的覆灭就是因此,北路军主将马林在得知自己的战车和火器营被努尔哈赤歼灭后,已无作战信心,便趁乱率亲兵逃跑,导致各营将领以为主将马林已死,军心大乱,最终被后金歼灭。西路军和马林部龚念遂的车营已经给与后金部队重创,若马林能够作战到底,那么最后即使被歼灭,也能重创后金,那么可能刘挺的东路军会有另一种结局。


后金士兵装备复原图

其七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这一点是整体的外部决定条件,先说气候环境,原本的进攻计划是三月底出发,此时天气已经入春,从南方调来的军队更能适应环境。但由于万历的催促,各路大军早出发了一个月,因此赶上了大雪天气,使得难以适应的天气成为了削弱明军战斗力的主要原因。

东北的地理环境,在那个年代,既不是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也不是人口稠密的朝鲜。围剿后金之战,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于长满高大树木的平原,一方面不易于明军战车火器的前进,另一方面又使明军的阵型不易展开,无法发挥出明军高超的阵法战术,而后金军队平时多游猎于这种环境之中,这种地理环境反而成了后金的帮手。

最后一点就是这场战役的性质,虽然现在看来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民族两个政权之间的吞并战争,但在当时,明军扮演的则是侵略者,而后金人属于被侵略者。而且当时的明朝朝廷内,因税收和党派权争等诸多原因,对于是否应该出击始终没有统一的意见,也就是说明军的内部还为稳定。所以明军围剿后金,失去了作战最重要的人和。


萨尔浒之战

而后金人对于明军,自然是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共同抵御明军。虽然明军中也有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军队的支援,但这两支援军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也未真正发挥什么作用。

而整体的天时地利人和明军一样未占,再加之整体战略战术的失败,明军在萨尔浒遭受灭顶之灾,其实早已是注定的结果。

萨尔浒一役,明军伤亡惨重,辽东监军御史王廷奏疏记载,“阵亡文武等官共三百一十余员,阵亡军丁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阵亡马骡共四万八千六百余匹,战车一千余辆……”后金自己记载自己阵亡2000余人。

而此役之后,明朝已基本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但又不甘心退守山海关一线,但出击却已不是后金的对手,所以明朝就在进攻和防守中不断转换,而辽东还给大明的,却是耗尽了大明的最后一丝气力。

关于萨尔浒之战明军的惨败,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狼君期待与您交换意见。

本文章为头条号作者狼君原创,表达仅为作者自己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支持狼君的话欢迎留言点赞转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 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输得一塌糊涂,来讨论下,正确打法该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