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包括4个支系:怒苏、阿龙、阿怒、和扰柔;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维西县也有少量分布。

  由于长期与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傈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生裔。这两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互相交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

  不同支系的怒族其风俗习惯和语言都有很大差别,据传其来源亦不尽一致,因而反映在服饰上,各地怒族的穿戴亦有一定差异。贡山怒族妇女精于织麻,用两块麻布围身,以此为裙,上衣外多罩赭红、大红或其它深色坎肩。碧江、福贡怒族妇女则喜欢缀以各种衬饰,除在衣裙上加许多花边,还在头上和胸前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等装饰,并习惯在双耳戴上垂肩的大铜环,有的还在鞋上加红花为饰。富丽华贵。

  碧江、福贡、贡山等地的怒族基本上都与傈傈族人杂居共处,处于大交错小聚居的状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傈傈族的影响。怒族男子的服饰大致与傈僳族相似,一般都穿麻布长衣。

    这种长衣无钮扣,以带系之,大襟右掩似和尚领,中间系腰带;衣后分两层,里层与前片缝合,外层只作为披褂;袖口紧收,腰带宽大,于一侧垂下。常年喜在左腰佩砍刀,右肩挎弯弓和箭囊,头部或包头巾,或蓄长发,有的披发垂耳,有的结发辫;头人或富裕人家的男子多在左耳戴一串大珊瑚。总的给人感觉是豪迈英武、剽悍粗犷。

  过去,各地怒族妇女都爱用细藤染成红黑色缠放头部、腰部及腿部作为装饰,以缠得多为美,现在多以丝线代替。她们头上多包头巾,或以发辫压方头帕加各色彩藤或彩线为饰,鲜明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