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河豚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那么河豚的有什么养殖方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规格鱼种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若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较容易。
2、清整消毒: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晒,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一星期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3、鱼种放养:鱼种在室内培育到1.2~1.5厘米,亩放1~2万尾,运输时间在7~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4、饵料投喂:鱼种全长3厘米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千克黄豆浆以繁殖浮游生物,同时注意透明度,一般30厘米左右,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
5、分稀培育:鱼种下塘20天后规格可达3厘米,在投喂豆浆以控制饵料生物的同时用鳗料做成黄豆大小的软颗粒,投喂在滩上以驯化鱼种吃食鳗料的习惯,同时分稀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大规格鱼种养殖技术
1、鱼种放养:苗种放养前用5ppm漂白粉或1ppm孔雀石绿消毒10分钟,放养时温差不宜过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可适当加大密度,随鱼体生长逐渐捕大留小。
2、苗种驯养:苗种放养一周内用新鲜适口的鱼肉、虾肉、贝肉等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驯化,待河鲀鱼习惯吃食后,逐渐在饵料中拌入人工饲料,并逐渐增加人工饲料的量。
3、饵料投喂:饵料以鳗料为主,每天饵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7%左右,投喂时需定位、定量、定速、定质,一般日投饵两次,池中最好搭食台,以便及时检查摄食情况。
4、水质调控:池塘养殖应根据水色、水质、透明度、溶氧及鱼虾活动情况不定期加注新水,每月大换水一次以改善水质,同时注意水体温度变化,另外要注意河豚鱼对溶氧要求较高。
5、适时分养:不同大小的鱼种抢食能力差异较大,抢食时大个体常常攻击小个体,严重影响小个体的摄食和生长,因而就对不同规格的个体进行分养,分养一般30~45天进行一次。
6、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河豚的活动、摄食及水色、水质情况、检查养殖设施,每天定时测量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COD、PO4-P、透明度等。
如何预防河鲀中毒
1、河鲀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长江第一鲜之称。河鲀鱼的食用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形成特有的河鲀饮食文化。日本还将河鲀宴视作国宴,招待贵宾。然而,即使对河鲀烹调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饭店得到卫生部门许可及实施特许经营,如加工处理不当,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及致残致死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统计在1972~1993年间,仅日本发生河鲀中毒者就达1258人,致死279人之多。中国河鲀中毒事件较多,最高为1993年,死亡147人。
2、河鲀毒素对热稳定,于100℃处理24小时或120℃处理20~60分钟方可使毒素完全破坏。中国古书曾记载“河鲀出于江海,有大毒,能杀人。”明代黄省曾的《鱼经》云:“凡烹调者,腹之子、目之精、脊之血必尽弃之。”“凡洗宜极净,煮宜极熟,治之不中度,不熟则毒于人。”这说明在烹调过程中河鲀毒素是很难除去。
3、自1990年《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颁布以来,中国的法律规定就禁止食用鲜河鲀,这是基于生长在深海的剧毒河鲀鱼肌肉有毒而作出的防范规定。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543-2002“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安全加工操作规范”规定该品种的肌肉TTX含量不应超过10MU/克,而其余部位包括卵巢、肝脏、脾、肾、血液、眼球、胆、胃、肠、心脏、腮均作为有毒废弃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