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爱因斯坦最奇怪的想法之一导致了一颗新行星的发现,质量大约是木星的两倍重,环绕着一颗距离地球2000光年的恒星运转。这项发现利用了束流效应,这一效应是指当行星靠近地球时母星会变亮,当行星远离地球时则变暗。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强烈的证据表明该行星拥有异常迅速的喷射流风,周围携带有大量热量。这是首次光学观测显示外来喷射流风的证据。
爱因斯坦的行星,名为开普勒-76b,是一颗炙热木星,以1.5天的周期环绕自身恒星。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最奇怪的想法之一导致了一颗新行星的发现,后者质量大约是木星的两倍重,环绕着一颗距离地球2000光年的恒星运转。“这是首次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于发现一颗行星,”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特维·马什(Tsevi Mazeh)这样说道。这项发现利用了束流效应,这一效应是指,当行星靠近地球时母星会变亮,当行星远离地球时则变暗。
这种运动产生的时空弯曲逼迫光粒子形成更狭窄更集中的光束,因此看起来比真实情况更明亮。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昵称“爱因斯坦行星”,正式名为开普勒-76b,它以1.5天的周期公转。它位于距离地球2000光年的天鹅座。这颗行星潮汐锁定了恒星,因此总是显示同一面朝恒星,就像月球潮汐锁定地球一样。
这项发现使用了爱因斯坦相对论里
的束流效应。
因此,爱因斯坦行星的温度大约有3600华氏度。研究人员发现强烈的证据表明该行星拥有异常迅速的喷射流风,周围携带有大量热量。这是首次光学观测显示外来喷射流风的证据。
早在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艾维·劳埃伯(Avi Loeb)教授和现就职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斯科特·高第(Scott Gaudi) 教授就预测了通过束流效应检测行星的可能性。在那时候,这个想法受到了质疑。参与这项发现的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大卫·拉塞姆(David Latham)最初对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也曾表示怀疑。
“我认为这很可笑,” 拉塞姆说道。“我以为这种效应非常小,我们几乎无法监测到它。”这项技术需要测量细小至百万分之几的亮度变化,这在十年前几乎是无法达到的。
爱因斯坦行星的直径约比木星大25%,质量是后者的两倍。它环绕着一颗距离地球2000光年远的天鹅座里的F类型恒星运行。
但是自2009年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飞船进入轨道后,研究人员获得了将这项理论付诸实践的极端细节观测。
除了束流效应,研究小组还在寻找恒星被环绕行星拉伸成橄榄球形状的迹象。这颗恒星从侧面观测显得更明亮,这主要是因为更多可见区域的缘故,但从端点处观测则更昏暗。第三个小效应是由行星自我反射恒星光所致。
“我们寻找这个难以捉摸的效应长达2年,最终发现了一颗行星。早在十多年前劳埃伯和高第竟
然预测了这一发生,真是不可思议。”
KELT-6b,一颗于2013年6月份刚刚被宣布发现的系外行星,其大小与土星相仿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和南非境内的小型望远镜近日发现了一颗围绕700光年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科学家们使用的设备名为“千度极小望远镜”(KELT)以及其它相关的地基观测设备,在这颗行星从其绕转的恒星前方经过,即发生所谓“凌星”现象时发现了这颗大小与土星相仿的系外行星。
这颗系外行星被定名为KELT-6b,此次其发生凌星时从地面上观测其持续的时间约为5小时,这是一个相对较短的窗口,必须抓住机会进行观测。观测小组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运气。
这颗行星距离恒星很近,其一年的长度仅有大约7.8天。尽管行星KELT-6b并没有光环,但是它的质量和大小都和土星非常接近。
凯伦·柯林斯(Karen Collins)是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一名天体物理学研究生,她确认了这颗系外行星的发现。借助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摩尔天文台,凯伦对此次凌星现象进行了观测并收集的必要的数据,以便进行跟踪研究。在一份声明中,柯林斯表示:“在肯塔基州参与到发现系外行星的工作中来,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在此间召开的第222届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柯林斯向大会报告了有关此次观测的消息。
此次这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的特点让人想到另外一颗被研究地非常多的
系外行星,那就是HD 209458b,这同样是一颗气态巨行星,同样在距离母恒星非常近的距离上运行。
凯文·斯塔森(Keivan Stassun)是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也是KELT项目组成员。他表示:“KELT-6b是HD 209458b的‘贫金属’姐妹。”他说:“恒星周遭环境中金属的丰度是我们理解这些天体系统的关键性问题。而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是我们迄今所知金属丰度最低的案例之一,另外,由于它的亮度如此之高,它可以被作为一个理想的参照物,用于考察在何种情况下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柯林斯正致力于对同一天体系统中另一颗疑似星体开展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