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解读生命,肯定生命自身不共的价值,认识内在的“神气”,自然本然地遵循生命规律运化。太极拳习练之时,也应建立在这个“神气”的层面上,正念、正思维地观照运化,放空智见和人生所谓的定解,立足脚根竖起脊,拓宽眼界放平心。
站桩时脊背要放松。为了使脊柱具足强大的气机,依靠腰胯松沉,让脚跟的气机反弹传递至丹田,先观想意念丹田气机启动松沉到照海穴,顺接照海穴反冲导向,如丹田是炸药包,脚跟是导火线,一燃就爆炸,气机放大贯穿上传发布全身。
松沉,是为了更好地让腰胯、丹田、命门的气机充足,但不是滞停,通过脊背,将气机导入全身肢节,然后再走架虚实开合。
站桩,是站什么桩?
站桩首要的一点,是要让脊柱放松。人的脊柱,本来就如柱子,由于地球的重力作用,如钓鱼杆弯曲。推拿或按摩,也是让脊柱脊背放松。人正常站立时脊柱是弯曲的。通过站桩,把脊柱反方向拉直,靠的是脚跟劲把脊柱挺直。脊柱的拉抻其实是最直接的放松。在拉抻的同时,气机自然就鼓胀上传,挺起脊,领起气,最顶端是大椎穴,最底端是尾闾,整条脊柱竖起。站桩的核心是调节放松强化脊柱,要让自己的脊背上下对拉抻直放松。
在站桩时,脊背放松有几个要求:
朝向:坐北向南。
溜臀:立足脚根竖起脊,溜臀时脊背自然上下对拉,两臂自然合起,手指大拇指与小指对应相合。溜臀时神阙穴要吸纳,臀和腰向前合围包裹,足五里穴往内扣并合围坐胯,同时腋下放松,大椎穴、天宗穴、中庭穴、大包穴也要放松,阴跷脉、阳维脉垂直观照放松,放松到照海穴。特别强调的是,膝关节不能有任何压力,否则心气被夺,谈不上放松。溜臀目的是为了将脊背拉直,胳膊抱球状不要高于胸口,手与胸平就可以了。中庭穴、剑突要放松,前面往下一放,脚跟一挺,脊背自然就挺直,前面自然松沉。后面提,前面放,尽量让脊背如铜板一样层层叠起来,脚跟下如有一块小石子把整个人撑住,五趾不贴地,涌泉穴含虚。所谓肩膀的放松,不是单一肩的放松,是让两肋松放,护肫令尾闾下坠前翻,达到背脊的挺直,自然令肩膀放松,是做到背脊挺直的根本。腋下悬空,极泉穴聚气。大包穴的气机鼓满,下颌微含,头顶平整,脚下面略处于摇晃平衡状态,尽量撑起。立足脚根竖起脊,肘部内侧少海穴往内扣,这样更加稳当,脊背也就更加具气,是真正意义上的含胸拔背的内涵。脊背竖起,自然是溜臀状态,丹田也是托起。两肋一放自然护肫,尾骶下坠,脊柱往后靠,手指会有热胀气机运化的感觉。
站桩的目的是什么?
站桩是养好并强壮脊柱,强化中枢神经。人老脑先老,引起中枢神经瘫痪,身体就容易出问题。脊柱直了、强壮了,丹田之气自然敛入脊柱。脊柱通了,气自然上升。胯要稍微坐下,足五里穴放松稍微内合,背部气机自然导向发动,脊柱也就具足了气机。
站桩问题若未解决,太极拳无从练就。太极拳是脊柱在走架,所谓身体平移,其实是脊柱意气推动胯骨在走架。脊柱是一根柱子,是中定轴。所以脊柱要强化,要练活,同时也是修复腰脊问题的办法。
扇骨处的天宗穴往后面下沉合腰眼处,脚跟感觉越来越有压力,越来越沉重,脊柱越来越放松,肩胛骨也会越来越放松,大椎穴和天宗穴更能合气合劲。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脊柱,此处既是形,又是气,又是精神。立身中正是建立在脊柱的基础上,脊挺起,耳根放空,自然发生虚领顶劲。脊柱强大,四肢也就强化。
所谓的松,是让人心平气和、身体安舒,这也是桩功的内容,令人悠然、心安清明。
这时舌头一定要顶起来搭鹊桥,接通任督两脉。手臂肘部不能过屈,要屈中求直。走架过程中所有的肘都要屈中求直,令气机通达灵动。
太极拳走架时,要立足脚根竖起脊,要有脚跟劲的感觉;脚跟劲导向脊柱时,再进行虚实腿的转化,然后身体平移,松两肋,吐纳开合一体。
修身架以练气为主。如松沉时,背脊挺直,胯不用太沉。以武式太极拳左懒扎衣为例,左手肘在前要屈中求直不可折叠,右手掌在左手肘平处,意念松沉至照海穴;肘一定要松放,前脚后跟一蹬,反作用力导向脊背,脊背更加结实,此时脚底先别放下,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前脚踩下去,身体推移至前小腿与地面垂直90°;同时下面保持不动,如被地面吸住,两后脚踩稳。脊柱是中定线,中定轴腰不动,足五里穴内扣,两肋、大椎穴放松,推出去。这时要考虑劲道是由胯处松沉推出,要考虑两肋松沉,气机从脊背发至指甲尖,劳宫穴含虚。
强调:两只脚都立足脚根,挺直脊背,两肋松沉,再开合转。
综上所述,太极拳走架脊柱气脉直接贯彻上下盘,周身合劲合气同步运化。椎骨节节启上承下推动、蠕动,如春蚕吞噬桑叶态势,并放空松沉观照意念。大椎穴机关启动,尾椎同步共振,牵引蛹动拉掣,气机从脊柱中定轴发布全身,虚实动静走化。如是行法,意气涵照覆盖脊柱左右上下运行,由背后主导走架,保持立身中正,日久定能培元真气,强化腰肾固先天之本。